央广网

专访沃特玛董事长李瑶:如何从白手起家 做到行业前三

2018-02-05 09:33:00来源:一财网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火爆催生了动力电池企业发展的热潮,但排名位列动力电池企业前三的沃特玛出现在媒体上的声音并不多见。“这些年一直埋头干,我比较注重实干。”沃特玛董事长李瑶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说,做动力电池是从零开始,如今已经坚持了整整11年。

  2006年李瑶白手起家参与到动力电池行业,彼时沃特玛还是一家落后的小企业,如今已位列全国第三。看得出,李瑶是个有民族情结和情怀的人。“11年经历了很多很多,一路上讲三句话,第一句话,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观念,第二句是要走自己的技术路线,第三句是遇到困难要挺住,中国还是有希望的,中国包容心比国外更大,中国的温暖更多。”李瑶说,“做到今天我很珍惜,我本人到深圳房子都没买,我把所有的钱和精力都投入了我的公司。”

  沃特玛的成绩有目共睹,目前已与一汽、东风、中通等一流整车厂达成合作,为纯电动公交车、通勤车、物流车、专用车等提供动力电池,搭载沃特玛电池的新能源交通汽车总计超过8万辆。2016年7月沃特玛在创业板重组上市(坚瑞沃能),其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也已增长了40倍,专利数量突破1900项。仅在2017年,沃特玛平均一天发布2.5个专利,证明了其创新力量。

  不过,整个行业仍然处于较为艰难的时刻。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仍然面临着上下游企业的压力,下游车企面临补贴退坡要求电池企业降低配套价格,上游原材料价格近年来上涨也给电池企业带来压力。“从2016年到现在,政策往下滑,产业转变也很大,我们几家大的企业在产量上都做好了准备,但市场还未完全普及,这需要各方面的引导,包括政策、市场以及金融工具。”李瑶对记者表示。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盘子不够大,很多动力电池企业为保留市场占有率,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比如延长账期等。如此一来,很多电池企业都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状况。

  而电池企业如果想要在竞争中取胜,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如何做到降本增效。

  沃特玛在降低成本方面有三项举措,一是改进工艺,降低成本。采用成本低,综合性能好,性价比高的物料代替成本高的物料,采用电池箱体、电池模组标准化,减少物料种类,并通过减少PACK系统中功能重叠的部分,节约成本。

  二是沃特玛目前已经实现全产线生产自动化,节约劳动力成本。公开资料显示,自2016年12月沃特玛全面投入自动化设备后,其生产效率提高了278%,不良品率控制在900PPM以内。

  三是通过梯级利用降低生命周期成本。目前,沃特玛也正在积极布局回收和储能市场。今年1月4日,沃特玛电池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动力电池梯级再生利用战略协议,为中国铁塔供应梯级电池,并将作为梯级电池利用标准起草和梯级电池残值估值两个小组的核心成员,参与行业和产品标准制定。“实际上,整个成本上的降低还是与产品的标准化有关,这样整个模块的成本就是可控的。”李瑶说。

  “我们的利润空间还是有的。”李瑶说,沃特玛现在的电池以磷酸铁锂为主,规模做大了就会产生利润,因为中国的锂跟开采量有关系,量大了开采价格就会降下来。不过,沃特玛在三元和固态锂电池等方面都有技术储备,并且2018年也将正式启动三元电池,丰富产品线。

  按照国家电池技术路线图的规划,到2020年电池能量密度单体要达到300瓦时/公斤。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电池能量密度单体达到230瓦时/公斤左右。尽管电池能量密度是电池的一大重要指标,但在李瑶看来,最重要的依然是安全性能,其次是一致性。“在安全性能保证的情况下才说能量密度,一味地说能量密度,安全保证不了,对这个行业是一种打击。能量密度是来自于工艺上和原材料的完善,不是来自于配方的积累。续航里程不是完全由能量密度决定的,而是怎么样在整车设计和每个环节做工作,这是一个系统的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前十动力电池企业合计达26.81GWh,占整体电池企业的74%,行业优胜劣汰的特征十分显著。也就是说,产能存在过剩的情况。“市场没起来,我们布局太早了。现在赶上政策大幅退坡,实际上是临时性过剩,可能一些小的企业也会面临淘汰。”李瑶告诉记者,受工艺制约等影响,未来沃特玛应该不会选择收购。“现在我们的产品都自动化了,小电池厂的技术跟不上,收购等意义也不大。”李瑶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大,到2020年电池企业会迎来一个爆发期。

编辑: 贾斯曼
'

专访沃特玛董事长李瑶:如何从白手起家 做到行业前三

2006年李瑶白手起家参与到动力电池行业,彼时沃特玛还是一家落后的小企业,如今已位列全国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