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地沟油难上天 > 正文

荷兰航空购地沟油至少是一个努力方向
2012-07-12 14:35   来源:时代商报    打印本页 我要评论 关闭
    

  7月中旬,2000吨产自上海的地沟油将被荷兰航空加工成航空生物煤油,供飞机使用。因中国人口多、用油量大且废弃多,2011年11月,荷兰航空到中国采购地沟油样品回去试飞,测试结果非常满意。

  这样的新闻,很容易让人五味杂陈。一边是地沟油流入餐桌,禁而不止;另一边却是海外索购,强烈的反差效应,更让我们对“地沟油难以监测和管理”的理由变得苍白无力。两厢对照,公众难免会问,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距呢?

  与其说是科技改变时代,不如说是态度决定一切。荷兰国小却能集中财力办大事。其实,在世界一体化的当下,地沟油成为航空油并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甚至只要简单的“拿来主义”就完全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当其他国家因为喝不饱而到处求购的时候,那么国内在这个方面为什么又如此滞后呢?简单地说,即便我们不能最终修成正果,但若是将其炼成半成品出口上天,也总比重新回到餐桌入口更加安全吧。

  在国内,卫生部门还在为检测手段而费尽心思的时候,荷兰的地沟油监管和处理,其实已经提供了最好的样本。技术能力不足、监管力量薄弱,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借口与理由。但若是进行对照,国外或许还没有我们这么多的监管力量。不同在于,人家更加重视事前防范,采取的是整体模式而不是单打独斗。

  在美国,无论是餐馆里的专用垃圾油桶,还是社区里的废油垃圾桶,都会由政府指定的专门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加工。餐馆如果私自将废油卖给其他机构或个人,一经发现,可能会面临被停业的风险。此外,在国外,政府给生物燃料企业提供了极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如在荷兰,地沟油的收集都是政府出钱资助企业收集,因此不需要承担高昂的收集成本。

  反观国内,无论是北京、上海在餐馆后厨安装摄像头,为储油桶装上GPS设备等,还是云南的“禁散令”,都只是解决了出口问题,却没有解决入口问题。

  作为基层执法人员,我们常常面临着两种困局,一方面是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必须将废弃油脂卖给正规公司;另一方面却又无处可售。偌大的一个县城,甚至是一个地级市,都没有一家规模化的回收油处理中心。在其他大城市面临正规公司拼不过“游击队”的困局下,其他二三线城市更是面临无处可去的尴尬废弃油既不能由暗沟进入明渠,更遑论上天。

  诚然,国情不同,消费观念等不同都可能成为左右工作的重要因素。但有一点必须承认,做不做与怎么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述。在食品安全监管上,我们与国外差距最大的不在技术而在态度上。

  事实上,地沟油的出现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之事,但由于一些地方没有回收中心,处理渠道也不太畅通,因此也就不具备条件将地沟油变成航空油“上天入海”。世上最怕认真两字,或许在食品安全领域,我们缺的恰是“认真”。

  如何解决地沟油问题是一道无法绕过的坎,我们不能再等到无法解决时才真正重视起来。现在我们的起步已经滞后,更应有忧患和危机意识,加倍努力后来居上。当我们在地沟油治理中莫衷一是之时,荷兰航空购地沟油至少是我们的一个努力方向,给我们提供了打开一扇窗的机会。

责编:邵波涛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相关新闻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