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如何看待我国的科技创新成就?目前,我国在科技创新上面临哪些挑战?在公众心中,未来我国的科技创新前景如何?在2024年全国科普日到来之际,《全国公众科技创新认知度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外发布,就以上问题给出回答。

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历时数月、面向全国3114名18—60岁为主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而来,了解全国公众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度,反映了公众对中国科技创新的认知、评价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期,识别了科技创新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旨在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供支持。

在科技创新成就方面,报告显示,公众对于5G通信、消费互联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四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表现出较高认可度和满意度,总评分较高;相比之下,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生物医药这三个领域的总评分较低,而且随着受访者学历的提高,其评分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

对于不同创新主体的贡献,报告显示,公众对科研院所、民营企业、高等院校及政府在科研创新方面的贡献认可度较高,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的评分位居前两位。在被问及的30家企业中,华为、大疆和比亚迪三家企业科技创新评分位列第一梯队;腾讯、科大讯飞、小米等企业位列第二梯队。报告认为,这与企业的研发强度有关,2023年民营上市企业整体研发强度达3.75%,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研发投入最高的华为和腾讯,在世界范围内也位列前20。

在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徐翔看来,民营企业处于更具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之中,因而更具创新的内生动力。要进一步充分肯定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对于科技创新的贡献,弘扬企业家精神,加速国家科技创新步伐,引领发展新动能。

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历史机遇,也面临多方面挑战。报告发现,科创人才问题最受公众关注,前沿领域创新呼吁政策包容审慎。“创新人才流失和短缺”以及“国内创新环境和生态不够完善”,是目前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最主要挑战。同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和“提高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是公众认可度最高的三个关键着力点。

在具体举措中,最受公众认可的是教育制度改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国际交流。96.31%的受访者认为,国家需要对教育制度进行深度改革,以更好培养创新人才;96.24%的受访者认为,我国要建设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传统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的最大特色是尊重市场和科技发展规律;96.15%的受访者认为,虽然中国科技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需向外部学习,要与发达国家保持交流。

“科技创新既需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也需要有力主体和有容社会。”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尹西明表示,要激发全社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培育有力主体,激活有效市场,发挥有为政府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

报告综合调查结果,为科技创新发展提出5点建议。其中排在首位的便是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与生态系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建议中还提到,应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建立完善正向激励机制,表彰和奖励在科技创新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

编辑:牛谷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