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的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长,人口老龄化速度惊人。虽然这一趋势带来许多隐忧,但同时也蕴藏巨大机遇。随着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前沿科技突飞猛进,人们亟需进行“大胆的实验”,探寻如何让科技更好地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预计到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份报告指出,未来几十年中,老龄人口增长将是我们时代最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之一,将促使现有系统发生深刻变化。
在此背景下,我国正积极推进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致力于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这一战略下,国家,企业和家庭都需要以积极和理性心态应对这场变革。
面对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人们开始思考如何为大模型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精神,不仅能够向老人提供情感、精神上的慰藉,也为更广泛的弱势群体带来关爱。同时,人们也应意识到,老龄化不仅仅是社会的负担,还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机遇。
一场有关大模型的社会实验
正如《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所指出,应鼓励创新思维,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潜力与贡献,特别是在医疗、教育和养老等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社会福祉。
8月20日,深圳开启了一项面向全社会的“AI向善语料库共创行动”,旨在为那些在商业环节中失声的人群和话题,构建一个更有人文关怀的AI语料库。
这一行动引发人们对老年人精神孤独问题的关注,探讨如何在AI时代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陪伴需求,发挥好大模型的情绪价值和社会价值。
据了解,AI向善语料库共创行动的灵感来源于腾讯研究院为期半年的循证研究《大模型的“老朋友们”》。该研究深度陪访了149位老年人,旨在理解老年人与大模型之间能否建立积极互动。
“对于大模型,年轻人关注它的资讯和工具价值,而老年人则重视它的陪伴和情感价值。老年人希望大模型能够提供更科学、准确且实用的回答,同时也期待能够传递温暖和关怀。”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陆诗雨说。
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王强指出,在当前的大模型训练中,涉及更有人情味、更温暖的回答在现有语料中极其匮乏。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他们发起了“向善”语料库共创活动。
这项活动不仅吸引腾讯多个部门参与,还得到了包括BottleDream、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等社会组织的支持。
可以看到,智能技术在我国养老服务中的应用需求巨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已成为破解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人力资源短缺等困境的重要手段。
“向善”语料库共创活动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老年人的情感孤独问题,仍需时间检验。但其开创性意义在于汇集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弱势群体需求,探索AI在生产力之外的情绪价值。
王强表示,随着大模型能力的提升,这一活动将持续进行,并且开放给公众,以供其调优和应用。
破除对老年人偏见 发现巨大商机
在本次活动上,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的见解。他们认为,许多社会对老龄化的观念已经过时。老年人常被描述为“虚弱”的群体,是要解决的“挑战”,并在数字应用中受到歧视。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指出,在全球范围内,老年人越来越依赖技术。证据表明,老年人在使用数字技术时,他们的认知、社交和情感方面得到改善。然而,现有技术对老年人极不友好,社会大众也普遍认为老人无法掌握新技术。
“公平和包容应成为新技术开发和推广的目标,确保不同情况下老年人及家庭都能从中受益。”胡泳强调。
香港科技大学终身教授王文博也表达了类似看法。他指出,社会对老人充满了偏见,认为他们只会使用特定的APP,如美篇、全民K歌等,不怎么玩互联网。
然而,实际情况是,这几年老年人在主流新媒体平台的用户增长非常迅速,尤其是在小红书、B站等平台上,老年用户的使用时长也在显著增加。情感类短视频深受老年人欢迎,这也侧面反应了老年人正处于孤独的现状。
随着老人深度触网进一步加速,线上市场的增长才刚刚开始。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在美国,营销公司倾向于关注千禧一代和Z世代,但最大的群体——婴儿潮一代却被忽视。尽管他们拥有70%的可支配收入,但只有不到10%的广告投放是针对他们的。
在我国也存在类似情况。1962至1975年出生的第二轮婴儿潮人口将在2022-2035年期间步入老年期。他们是改革开放40年的主要贡献者,在经济上升期积累了大量财富。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前被忽视的老人群体也具有巨大的商业化价值。正如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胡湛所言:“我们不应该把AI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对立,而应将其视为一个生态系统。”
我们需要重新定义老龄化社会的价值观,去除陈旧观念,将老年人视为积极贡献的群体,而不是消极的负担。通过技术与人文关怀的融合,让每个人在生命的每一阶段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尊严与温暖。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