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温屡破纪录、极端灾害性天气广发、频发、重发、并发的背景下,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气象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今年7月底到8月上旬,台风“杜苏芮”袭击了我国东部14个省份,特别是受其北上影响,京津冀等地遭受了极端强降雨,过程最大累计雨量发生在河北邢台临城县,降雨量为1003.3毫米,相当于当地两年的总降雨量。

针对此次台风和极端强降雨过程,气象部门加强雨情汛情研判与影响评估,及时启动和调整应急响应级别,果断开展临灾预警“叫应”,第一时间将重要天气监测预警信息告知社会公众,当好各级党委、政府研判决策的参谋助手,做好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守护者,气象在发挥守护人民生命财产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再次凸显。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数据,今年7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地球也迎来了有史以来最热的30个月。气候变化已是全人类迫在眉睫的威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已经意识到,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将是未来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在消费传统能源将不可避免地引起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应对全球资源危机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必由之路。

气象与能源密切相关,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能源供应安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布局和调度运行受天气气候条件制约。当前,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新任务新要求,这为中国气象部门助力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气象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文章来自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在第二届国际气象经济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编辑:卜叶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